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安養中心-安養一人 解脫一家

安養中心-安養一人 解脫一家
  “安養一個人,解脫一家人。”安養中心如果不是親曆,我們很難體會這句話對殘疾人家庭而言意味著什麽。在剛剛過去的國際殘疾人日,記者來到位于開發區的殘疾人安養中心,去感受殘疾人姐妹成成和瑪麗的新生活。

  因爲智力二級殘疾,26歲的成成和22歲的瑪麗此前的生活並無質量可言。甚至,連尊嚴都談不上。

  時間退回到2010年1月前。開發區辛安街道于家社區一戶農家小院裏,狗吠聲與人的叫喊聲每天不絕于耳。這是村民潘秀彩的家,西邊小屋裏鎖著的是她的一對女兒成成和瑪麗。由于智力二級殘疾且伴有精神疾病,已經二十多歲的姐妹倆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能力都不具備。

  “家裏有二畝地要種,村裏還給安排了治安協管員的活,每天上午外出幹活,只能把她倆鎖在屋裏。”潘秀彩的丈夫去世早,公公又年邁體弱,照顧一對殘疾女兒的重擔落在患有高血壓的潘秀彩一人身上。“前幾年,每天都過得忙忙叨叨,出門幹活還要操心家裏的兩個閨女。”爲了確保安全,潘秀彩不得不在出門時用繩子把女兒捆在床上。而爲了免去姐妹倆因大小便失禁而每天需要清洗褲子的麻煩,她索性不給女兒穿褲子。“誰願意讓二十好幾的大姑娘整天這樣,但確實沒辦法啊。”而最遭罪的還數每年冬天,由于家裏經濟困難,加上生爐子不安全,隆冬時節,母女三人只能生生挨凍。直到現在,姐妹倆腿上還有凍瘡留下的疤痕。

  2009年9月,開發區殘疾人安養中心正式成立,專門接收家庭貧困的智力、肢體重度殘疾人,政府對入住殘疾人還給予每月每人一千元的床位補貼。得知這一利好政策,開發區辛安街道殘聯幹事張瑞秀第一時間找到了潘秀彩。2010年1月,成成和瑪麗正式入住安養中心,開啓了姐妹倆人生的幸福時光。

  在位于江山南路的開發區殘疾人安養中心,見到成成和瑪麗姐妹倆時,護理人員曲鳳芝正在幫妹妹瑪麗穿褲子。“剛洗完澡,你看多俊的閨女。”見到潘秀彩,姐妹倆雖然無法用語言表達,但卻一把拽住了她的胳膊,這讓有一陣子沒來探望的潘秀彩喜出望外。“以前在家可沒這精神頭兒。”

著面色紅潤的一對閨女,潘秀彩樂呵呵地說道。一旁的工作人員王鴻琰也連連感歎,入住安養中心快兩年了,姐妹倆變化大得讓所有工作人員都不敢相信。“剛來的時候,倆人因爲害怕加上行走能力退化,幾乎是爬著上來的。現在可好了,不僅精神狀況穩定,還能獨立進餐、小便了。”

  而走進新生活的不止姐妹倆,就連潘秀彩自己也徹底解脫了。在張瑞秀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當年那戶被人們認爲是“臭氣熏天、狗窩都不如”的潘秀彩的家。一進門,有些日子沒來的張瑞秀先開了口:“哎呀潘大姐,你家這回可真利索了!”顯然,眼前這個看上去雖有些清貧但卻整潔的客廳,著實讓張幹事大跌眼鏡。

  “現在可好了,兩個閨女由專人照看,我也徹底解脫了!每天上午幹協管員,下午拾掇拾掇家裏衛生,間或去地裏打理一下,沒有心事,晚上都能睡個囫囵覺了。”潘秀彩說,這樣的輕松日子,換做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在安養中心走廊上,記者看到了中心專爲殘疾人定制的營養餐:雞蛋、油條、豆漿、打鹵面、紅燒肉、燒茄子……每天早中晚餐不重樣,還十分講求葷素搭配。而一旁的作息時間表也讓記者感受到了成成和瑪麗在這裏的規律生活早6:00起床刷牙洗臉,7:00就餐,9:00-10:00看電視,10:00-11:00康複訓練,每三天洗一次澡……而所有這些,是潘秀彩獨自照顧姐妹倆所做不到的。“中心冬天有暖氣夏天有風扇,比在家裏舒服多了。吃飯定點,吃藥按時,姐妹倆來這兒就是享福的。”


網路拜拜, 塑膠,軸承,風力發電機,海外婚紗攝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