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六合夜市-從寶島到鹭島 台灣觀光夜市跨海峽“搶生意”

六合夜市-從寶島到鹭島 台灣觀光夜市跨海峽“搶生意”
台灣特色廟會正如火如荼舉行!比起六合夜市去年的“種實驗田”,今年可謂熟門熟路、重裝上陣。一年生兩年熟,除了奉獻“舌尖上的台灣”供大家領略品味外,台式夜市也逐漸展現出更深層次、更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引人探究。可以說,台灣特色廟會辦到第二屆,這場活動的內涵已經從民俗文化的展示向商業模式借鑒延伸。從昔日占道經營、汙糟髒亂的“城市毒瘤”,到如今享譽海內外的“觀光夜市”,堪稱“馬路商圈”的台灣夜市一路走來,其行銷之道頗值得玩味借鑒。

夜市

寶島地圖上的“夜明珠”

若要證明台灣夜市的魅力,從廈門市民熟悉的人和路說起想必會更有說服力。曾一度被小攤小販占領、逢年過節就要進行整改的人和路,其定位從麻辣燒烤一條街到閩台特色商品一條街,一路磕磕絆絆。直到去年9月份,那些在特色廟會中大放異彩的台灣夜市小吃正式在這裏常態化,才讓人和路重現繁華。記者從基隆市駐廈旅遊經貿文化辦事處了解到,台灣小吃街去年9月營業至今,月均營業額可達570多萬元人民幣,仍呈上升趨勢。

如果說人和路只是台灣夜市的商業模式在廈門的一條 “試驗街”,那麽它在台灣,則是“遍地開花”,成爲旅遊觀光産業的 “發動機”。台灣旅遊部門每年做調查,有一年台北士林夜市的人氣居然超過了台北故宮。

在台灣,夜市是生活也是經濟,它早已成爲銷售鏈上重要的一環,也是制造業倚重的市場觀察站,更是衆多普通百姓跌倒後再出發的起點。你經營失敗、過不下去了,沒關系,支起一個小攤子,從夜市出發,說不定就能養家糊口、東山再起。

創意

一切從那首《燒肉粽》說起

明明不是什麽稀有的食材,偏偏能做出這麽多的花樣。要討論台灣人運用在小吃上的創意,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若要追溯根源,大抵還是被“逼出來”的。早期台灣百廢待興,公共建築也乏善可陳,凡能創造生活收入的經營模式都零散地走上街頭,挑擔或推獨輪車賣小吃,是他們普遍的謀生方式。那首傳唱一時的閩南語歌曲《燒肉粽》,描繪的就是這個群體的辛苦,而這也是台灣夜市最初的雛形。

那時候,本省人賣肉羹湯、蚵仔煎等,外省人賣水餃、臭豆腐等。貧窮的壓力讓台灣人的主動性與研發性增強了,以至于不斷將原有的烹饪技術結合當地特有的食材和口味做了諸多的改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形成了我們這兩年在台灣特色廟會上看到的五花八門的景象。他們的發家史,和食物的美味一樣讓人們津津樂道。拿這次來廈門參加廟會的台南周氏蝦卷來說,就創造于一位“總鋪師”之手,距今有近50年曆史。若有興趣,遊客們大可以去每個攤位上問一問,說不定聽過一條街,比讀了一本小說更精彩。
網路拜拜, 舞台燈光音響,高雄隆乳,財神廟台中,婚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