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櫃子畫入選非遺百年手藝面臨失傳

櫃子畫入選非遺百年手藝面臨失傳

櫃上作畫俗稱“畫櫃”,其來源於民間。上世紀70置物櫃年代末的東北農村,家家最常見的家具要數長寬見方、上掀蓋的木頭櫃子。為了使櫃子擺在家中不失美觀,多數人家都請來畫匠在自家的櫃上畫些圖案,題材大多以花鳥魚蟲為主,這在當時便算是一種時髦的“手繪”。今年65歲的苗興珠便是當年十裡八村有名的畫匠。

  “40年前,我還是一名專業畫匠,很紅哩!”說到畫畫,苗興珠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那時候,農村的經濟條件還很差,但剛解決了溫飽的農民們已經開始有了對美的追求,年輕人結婚沒啥裝飾品,就請他這樣的畫匠師傅在箱櫃上用彩筆畫畫。苗興珠說,他的第一幅畫櫃作品是自己20歲那年,為結婚的表兄創作的幾幅畫,當時整整畫了一個晚上。“那個年代結婚流行在櫃子上畫《四季花》,像征一年四季的日子都花開富貴,蒸蒸日上。”苗興珠說,當年,畫匠還是一個收入頗高的行當,自己干成“專業”以後,常常被人請,在附近的十裡八村算是名人,最遠曾被人請到內蒙古的烏蘭浩特去作畫。

  “那些年以畫櫃謀生的人有很多,通常去了買工具的成本,畫一口櫃大概賺6塊錢,一個月最少也能畫上4到5口櫃子,足夠一家人的吃穿用了。”苗興珠說。


  “畫櫃需要的工具主要就是毛筆、板刷和染料。技法說簡單也挺簡單,說復雜也確實復雜。有錢人家買的是上等木料,打的櫃子也好,在上面作畫好下筆,又很容易上色,條件不好的人家只能用一般的木頭,畫點東西就會比較困難。”苗興珠說,他賣手藝從不嫌貧愛富,好畫難畫都一樣盡心盡力。

  畫櫃程序不復雜,但需要耐心和細心。每畫一個櫃子之前,首先都要拿膩刀把櫃面仔細刮平,隨後再用砂紙蘸著滑石粉反復磨打,這個前期作畫准備工作就需要1-2個小時。這時候,就要留意東家的要求了,按對方的意願選色、調色,行話叫“不濃不淡,鹹甜適口”。最後才是作畫,構思好的圖畫落到櫃子上,不可再改了。畫好之後要等上一個小時左右,畫面徹底風干,才能用板刷細致地刷上一遍清油。

  苗興珠的心得是:“櫃上作畫最好一次成型,所以提前構思所畫的圖案很重要,一旦有一處畫得不好,就影響了整個櫃子的畫面創作。”


  這幾年,苗興珠一直在感嘆這世界變化快,家裡的箱櫃不知換了多少茬,款式越來越多,畫卻越來越少。上世紀90年代,還有人使用手工打造的箱子櫃子,不同的是,那時的人們開始喜歡在櫃面上鑲嵌玻璃。苗興珠也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開始嘗試往玻璃上作畫、寫字。他告訴,在自己創作過的玻璃畫中,最中意的要數《八駿圖》。“十多年前還出去畫過瓷磚,後來找我畫櫃的人就越來越少了,人們的審美觀念在提高,誰還會喜歡這種土裡土氣的畫櫃呢?”苗興珠說,自己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但也先後有12個徒弟跟著他學畫櫃,可大多學到中途因為前路渺茫而放棄。如今,苗興珠的這門手藝被列入白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面臨失傳的窘境。

  丟下畫筆,苗興珠到一家工廠做鍋爐工,只能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拿出自己當年畫櫃的那些老工具,饒有興致地在紙上描繪一番。“畢竟做了二十幾年的畫匠,很難割舍這份感情。我打心裡希望能夠有人把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苗興珠說。

  “實際上,‘櫃子畫’就是木制家具板畫,古代宮廷早已有之,即使是在民間,幾百年的歷史是有的。”白城市非遺工作小組宋德輝說,就苗興珠的技藝來講,雖然距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但還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應予以保護。目前,白城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規劃了文化產業園等項目,那是一個有展有銷的藝術平台。換言之,好的傳統技藝沒有被丟棄,也永遠不會被丟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