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喜餅 悠久工藝焙出濃濃

喜餅 悠久工藝焙出濃濃喜意

烙喜餅、吃喜餅的風俗從何而來?在膠東地區百姓間流傳著這麼一結婚喜餅個傳說:三國時期,孫權聽取周瑜的建議,瞞著喜餅禮盒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將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實際是想將之騙來吳國將其困住。而劉備識破了孫權的計謀,將計就計,命人烘烙了一批“龍鳳喜餅”帶著去相親。劉備一進吳國城就將餅全部分發給百姓,將迎娶吳國公主的消息散播得盡人皆知,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甘露寺相親”的故事。劉備不僅破壞了孫權的計劃,還順利迎娶了佳人,一舉兩得。
“從地理文化來分析,我們會發現,沿海地區漁業發達,糧食、面食等因相對稀少而備受珍視,淳樸豪爽、熱情好客的漁民們往往把餑餑裝飾出各種各樣的花樣,用之於婚宴、年節喜餅推薦、祭祀等重要場合,而喜餅也就很有可能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談及喜餅的歷史淵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市群眾藝術館副書記、美術攝影部主任、研究館員高雲升這樣分析。他同時認為,喜餅具有豐富的民俗含義,由於最初是專為婚慶場合而准備的,代表著喜慶吉祥,同時也是婚禮中表達中式喜餅心意、獲得認可,以及人情往來、互助幫工的重要載體,還表達著准備喜餅的人家對女兒的珍視程度。
走訪中,了解到,在文登,喜餅有大小之分和方圓之別,彌月禮盒小而方的是婚後饋贈親友和鬧房時用的,大而圓的則是經過特殊加工,新娘專門留給彌月蛋糕女婿享用的,體現了對親朋祝福的感謝以及新娘對新郎的愛心。
“我們家鄉還有一種直徑在30釐米以上的大喜餅,叫做‘囤底’。”乳山姑娘姜雯雯告訴,“囤”是盛放糧食的器具,用它來命名喜餅,除了表明喜餅大外,還代表圓滿,寓意家有余糧、人有余福,日子過得好,按照老輩風俗,一次婚禮,要制作8個大囤底呢,一般被切成扇形小塊,分給前來參加婚禮的至親好友。
如今,隨著時代變遷,在威海市區以及榮成、文登、乳山,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逢年過節,過生日,生小孩,走親戚,甚至是子女升學、到外地上班,都會送喜餅,喜餅的寓意已經隨著送禮場合的不同、對像的各異而不經意間擴展著內涵和外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